top of page

謝謝您的閱讀!轉載本網站的內容,煩請註明出處及作者,並歡迎告知任何錯誤或建議。

Thank you for reading! If you share content from this website, please attribute it to the source and author. We welcome feedback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s. 

迷走於幻境與現實間的遊人-思覺失調症

Updated: Jul 14, 2022


Schizophrenia是什麼?

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是一種精神病疾患(psychotic disorder),「schizophrenia」的意思是「splitting of the mind(分裂的心智)」,患者的思想、知覺與現實分離是思覺失調症的核心特徵。思覺失調症通常發病於青少年晚期至成人初期,也可能於兒童時期發病,但較罕見。由於許多人對「思覺失調症」不熟悉而存在誤解,認為患者常會對社會造成危害,但其實事實正好相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社會上更多的是受到大眾眼光危害,需要協助與包容的一方。



💡思覺失調症可能有哪些症狀?


👉妄想(delusion)

妄想是非現實,且就算有牴觸證據也無法改正的錯誤信念。

妄想的內容可能包含:

-相信自己將被迫害、自己的腦子正被別人入侵(Persecutory)

-別人的手勢、言論、或其他暗示是衝著自己來(Referential)

-自己是某某歷史偉人、科學家、音樂家(Grandiose)

-自己在與某人談戀愛(Erotomanic)

-自己是神為了教誨人民,被派到世間的天使(Religious)

-自己的器官在沒有傷口的情況下被取出放在某處(somatic)等等。


👉幻覺(hallucination)

幻覺是在沒有實際外在刺激的情況下的知覺體驗。

例如:聽到、看到、碰觸到、聞到、吃到當下環境中不存在的東西,其中聽幻覺是最常見的。

*妄想、幻覺屬於正性症狀(positive symptoms)


👉思想紊亂導致語言紊亂(disorganized thoughts、disorganized speeches)

例如:回答問題時,答案看似相關,但無法精準回答,或完全不相關;聊天時話題跳來跳去無法維持,顯示紊亂的思想等等。


👉紊亂行為、僵直行為(grossly disorganized or catatonic behavior)

有多種行為表現方式,例如刻板動作、維持奇怪的姿勢、缺乏語言或行為反應、不明原因的過度肢體動作等等。


👉負性症狀(negative symptoms)

例如:失樂、情緒表達減少、失去做事的動力、變得不想講話、不想社交。




💡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

antipsychotics、mood stabilizers、antidepressants能緩解部分患者的正性症狀(positive symptoms)及焦慮、憂鬱等情緒症狀,但會伴隨增重、口乾、頭暈想吐、昏昏欲睡、心跳加速、心神不寧、面無表情等許多副作用,且藥物治療對部分患者無效。


👉社會心理治療

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狀況穩定的患者會接受復健治療,包含心理治療、職能治療、物理治療、音樂治療、休閒治療(recreational therapy)、藝術治療(art therapy)、職業訓練(vocational training)等,幫助患者在治療中重新練習生活所需技能、重獲自信心與現實感、並維持與現實社會的連結、學習如何與自己的症狀共存,發展新的生活模式。


👉電痙攣治療(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

當藥物治療無效,且症狀嚴重時,醫師可能會建議ECT、TMS、DBS、VNS、MST等使用磁脈衝或電流的療法。


🌼目前思覺失調症還無法治癒,但若積極治療、搭配良好的支持系統,患者有機會能找出控制症狀、與之共存的生活方式。


適合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音樂治療,長什麼樣子?

Music therapy as a complementary/alternative therapy

Wheeler: 3 Levels of Music Therapy


音樂治療學者Barbara L. Wheeler依據治療內容與目標的不同,將音樂治療分為三個層次:


支持性音樂治療(supportive music therapy)

在支持性、活動導向的音樂治療中,治療師設計結構明確的具體活動,讓個案透過積極參與活動,獲得成功的社交體驗、轉移注意力到此時此刻、從身心理的不適中分心、建立健康的休閒娛樂,並提升自信心與對生活的掌控感、滿足感。這個層次的音樂治療著重的是個案在治療中的活動參與與成功、愉快經驗。


再教育性音樂治療(reeducative music therapy)

再教育、內省洞察與處理導向(insight-and-process oriented)的音樂治療著重的是個案對自身情緒行為的了解。透過音樂活動中的口語討論,治療師會鼓勵與引導個案察覺自己當下意識中的想法感受與行為模式,增進對自身情緒與行為的認識,並腦力激盪可能的改變方向、健康的處理方式。


重建式音樂治療(reconstructive music therapy)

重建、分析與宣洩導向的音樂治療著重在揭發、解決個案的潛意識衝突,來達成健康的行為轉變。治療師可能透過音樂聆聽激發音樂畫面,或透過非口語的樂器即興互動,觀察並分析個案產出的音樂與畫面,以找出問題原因並解決。這個層次的音樂治療需要長期進行,治療師與個案間具有良好的醫病關係,而個案需要了解治療過程可能涉及自己深層的恐懼或造成創傷的過去事件,並願意付出龐大精力。


由於思覺失調症患者屬於精神病疾患(psychotic disorder),適用的音樂治療多屬於活動導向的支持性音樂治療。治療中設計的活動內容需要能維持個案的現實感,內容具體不抽象,活動架構跟目標需要清楚明確,並避免提供妄想、幻覺等症狀發展的平台。



常見的介入方式包括

樂器節奏模仿、結構明確的樂器即興、團體歌唱、詞曲再創、音樂律動、音樂遊戲、以放鬆為目標的音樂與引導式意象等等。當進行討論時,內容多著重在客觀具體事實(例如關於歌詞出現的內容、作詞作曲家背景討論、具體喜歡的事物等等),如果討論內容涉及個案自身經歷、回憶、想法感受,進入再教育性音樂治療時,治療師需要能分辨個案的發言是否逐漸與當下現實脫節(例如:開始講述妄想出來的回憶與感受、陷入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或因思緒紊亂變換到對治療進展沒有相關的話題),並適時將談話內容重新引導回正題(妄想內容有時難辨真偽)



小故事

「S,你今天想寫首歌呢?還是聽些口琴音樂呢?」

「我們不能吹真正的口琴嗎?」

「很遺憾,治療室裡沒有口琴呢。」

「那麼,來寫歌吧。」


這是在某次個別治療時,我與個案S的對話。


--


S是個身藏許多秘密的人,多了解他一分,就讓人對他更迷惑一分。S患有思覺失調症,自大型妄想症狀讓他常認為自己是巴哈、貝多芬,寫了許多音樂名曲。有趣的是,S對「高深的」音樂格外有興趣,常常在團體治療時間,偷偷滑著輪椅,到角落的鋼琴前,非常陶醉地、很有架式地胡亂彈奏,讓治療師們好氣又好笑。也是因此,我將他物色為個別音樂治療的第一人選。


由於S睥睨眾生的妄想內容,又極擅長操縱旁人(manipulative),S初步的治療目標是在服從治療師所訂規則的前提下,參與治療15分鐘,不因要求被拒絕而憤怒離開,而S也清楚自己的治療目標。


--


在前2次個別治療持續不到10分鐘便不歡而散後,來到了第三次治療。這次的治療提供兩個S會有興趣選項:內含明確規則與獎勵制度的口琴音樂name-that-tune,及歌曲(音樂與詩詞)創作。S選擇歌曲創作。


這次的歌曲創作運用了ipad裡的app,點選不同樂器的圖示便會有一段相應的節奏音樂片段產出。在我示範完app的運作後,我邀請S「共同」創作一首歌曲,並「輪流」選擇音樂元素與創作歌詞。在我們完成創作,我應要求唱著歌曲時,S搖頭晃腦、嘴裡念念有詞,貌似很是滿意與陶醉。我們最終產出的歌詞如下:


In flying we know, in flying we go.

In clouds we see, some misty things.

Every cloud we know, has the silver lining that we can float.

In the air I saw, beautiful dreams that flow.

The rhythm it swings, as we go.

The music sings, a unique song, as we flow.


這次的治療時間足足有25分鐘,是S接受個別治療以來最久的一次。也許是因為治療內容足夠吸引S,也許是因為在被規範的同時仍保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我成功參與了S視為「偉大而不可侵犯」的創作過程,也對S又多了一層認識:明顯受過良好教育✅。


--


為什麼要提供治療給某些人覺得「沒有意義」、「罪無可恕」的人?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也許是因為知道「疾病」不只是一個藉口,也知道「正常」以外不只是反常,也包含許多人的正常。




文/l

Related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