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to read in English
中/ #lisa 英/#zoe
💡「行為健康(Behavioral Health)」廣泛包含一般常聽到的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物質使用障礙症(substance use disorder
s)等,用來描述人的「行為」與「身體、精神、思想健康」之間的連結。
--
🎵敲敲情景劇🎶
在團體音樂治療進行時,有思覺失調診斷的個案A表現出干擾團體進行的行為。他哼著固定的弦律到處遊走,偶爾擺弄空著的椅子發出噪音,偶爾走到治療師正前方專注盯著吉他,也偶爾走去飲水機玩水,而個案A對大部分的口語提示沒有回應。身為治療師,除了努力讓自己不頭痛,能試試什麼?
🌼快速評估個案狀態,了解行為的可能原因
例如:評估內部刺激(幻覺、妄想)、外部刺激(過多、過少聽覺、視覺刺激)、身體狀況(聽損、視力不佳)、認知能力(定向混亂)、藥物(副作用)等等跟個案行為之間的關聯。
🌼使用適合A當下狀態的介入方式,給予或減少刺激,轉移注意力,提供個案能成功展現適當行為的環境
例如:
-為了獲得A的注意力、強化現實定向(reality orientation),治療師縮小與A的距離,面對面與A對視、直接互動;合適時,與個案握著雙手提供觸覺提示。
-樂器、視覺提示或其他治療道具,也能用來轉移A的注意力,幫助重新導向跟溝通。
-治療師唱出應和A的弦律
,也許能幫助獲得注意力,進而藉由歌唱傳遞口語指令。
🌼重申或建立個人或團體獎勵規則,增強正向行為
🌼尋求支援
例如:若有其他機構職員或治療師協助團體治療,請對方協助確保A的安全,治療師最大限度地讓團體成員與A繼續投入治療活動。
--
♥️相信各位治療師、老師、家長、照顧者,都有遇到個案、學生、家人表現出行為狀況的經驗。在團體成員各有需求的情況下,您的有效策略、口袋法寶、內心os,都有什麼呢?敲敲想知道您的想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