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謝謝您的閱讀!轉載本網站的內容,煩請註明出處及作者,並歡迎告知任何錯誤或建議。

Thank you for reading! If you share content from this website, please attribute it to the source and author. We welcome feedback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s. 

療程中,家長的角色

文/ #anita


在與個案的療程中,#家長 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Anita所工作的機構中,與早療的個案做療程時,個案家長是需要從頭陪同至療程結束的。但是,根據各個家長的選擇或是療程需求,參與的方式跟程度也有所不同。

如果以最簡單的方式將家長的參與程度分類,我們會有相對來說比較主動型(active)和被動型(less-active) 的個案家長。

**溫馨提醒:在此篇中並無意於比較究竟是主動或是被動的家長更好,而是簡單敘述類型的不同。


主動型

在療程中積極參與,與個案一同沈浸在療程中並給予許多反應及回饋。在此類型中,家長也較容易在療程中太過積極而有時會給予過多指示和不給個案足夠空間來反應。


Example:

“欸快點打鼓3下,老師不是剛剛說了嗎?”

or

“治療師:我有一隻(個案填空)/家長:直接幫個案填或重複治療師的指示”。



被動型

在療程中給予治療師足夠空間及主導權帶領個案,相對來講不會給予過多指示,可較易在療程中維持 ”one voice“。在此類型中,因為沒有過多的參與,可能無法在需要時刻給予立即回饋,家長的態度也可能影響個案對療程的看法。 其實,在上述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療程中保持絕對的主動有或是絕對的被動都並非是最佳選擇。


家長應根據情形不同,調整自身在療程中的參與度。


「那應該如何調整呢?」

直接詢問治療師或是尊重並聆聽治療師在療程中及結束後所給的反饋都會是很好的辦法。


Example:簡單地詢問

“老師:我剛剛在妳帶__時多說給我孩子的指示會不會太多餘呢?”

or

“老師:你希望我在你帶___的時候怎麼做會比較好呢?“


在遇到以上類型的問題時,治療師通常都能給予家長有效的反饋以利於幫助個案在療程中的反應

在療程中,許多國外發表的研究中提到了家長的”參與“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會深深地影響個案對療程的反應、態度、成效和把在療程中所學習到的技巧帶入日常生活中的練習。


家長適當及有效的參與會為個案和治療師帶來正向幫助;反之,即有反向效果。



積極與您孩子的治療師#溝通 、#聆聽 、#反饋 ,

並#提出問題 會是最佳的選擇。


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