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兒童及青少年因為疾病而住院時(Children in General Patient Care),他們的內心會產生龐大的壓力及焦慮感。而這些心理與生理的反應,大多都是來自對醫院環境的不熟悉、被迫與家人分離或隔離、或是無法選擇要不要接受治療(例如:打針、裝鼻胃管...等)。所以,這時候音樂治療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經由專業訓練的音樂治療師,提供病患適合的治療策略,並給予心理或生理的幫助,以減少因為住院所帶給病患的負面影響。
*此篇文章所指的病患年齡層可從0歲至18歲。 病患類型: 常見病患的類型可初步分為兩種,急性發病或慢性病。急性發病的例子有: 急性支氣管炎、流感、肺炎、急性腸胃炎、骨隨炎、或闌尾炎等。慢性病的例子有: 囊腫型纖維化、鐮刀型紅血球疾病、氣喘、糖尿病、及其他長期腸胃疾病等。早產兒寶寶到了一定年齡,也可能因為多重性肺部感染、脫水、及其他疾病及病痛而被轉入此類型的病房。可想而知,病患的疾病類型會直接的影響住院時長,長度可能會從少於24小時到幾天或幾個月不等。 音樂治療師治療過程:
轉介過程: 治療師可能會從醫師、護理師、兒童醫療輔導員(childlife specialist)、或其他醫療相關人員得到口頭或電子式的轉介。
評估: 得到轉介名單後,治療師會藉由閱讀病患的病歷和諮詢病患的護理師及醫療團隊,來幫助治療師更了解個案,並幫助治療師能在龐大的轉介名單中,先後排序出最適合接受音樂治療的個案。另外,治療師也會藉由面對面與病患及家屬交談,來判斷病患是否適合接受音樂治療,及了解病患的背景資料。(例如: 先前入院經驗、現實病情發展、興趣、音樂喜好、及生理及心理的發展程度...等) 。與其他醫療人員不同的是,我們音樂治療師在評估時,會另外評估病患對音樂的反應(例如: 是否有情緒上的轉變、肢體上的放鬆或繃緊、能否模仿或對於音樂上的變化有所回應...等)。或者是,音樂治療師會詢問照護者或病患何種音樂能夠使病患放鬆及平靜下來。這些資訊都是能夠幫助治療師在未來能夠計畫出適合個案的治療計畫。
常見音樂治療目標有以下
增強病患的應對技巧(coping skills)(例如: 學習如何減緩焦慮、減緩疼痛...等)
調節心情(emotion adjustment)
心情平復(emotion regulation)
提升生活品質
參與康復過程的動力(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in recovery process)
選擇治療策略:在設立目標後,音樂治療師會根據設定的目標來選擇合適的治療策略。常見的音樂治療策略包括:接受式音樂聆聽治療 (Receptive Music Therapy)、即興音樂治療(Improvisational Music Therapy)、再創性音樂治療(Re-creative Music Therapy)、音樂創作治療(Compositional Music Therapy)
接受式音樂聆聽治療 (Receptive Music Therapy)
減少焦慮和正常化的音樂聆聽:病患可以從聆聽熟悉的音樂得到滿足感,並減少病患對於醫院和病房環境上的焦慮,讓住院的環境平常化,而不是不安全或恐懼的空間。
音樂的應用可以促進肢體動作和身體覺察:利用音樂的元素引導不同的肢體動作,來提升身體察覺和正面的自我形象。(如:自由或結構化動作)。
音樂式的感官刺激:將音樂元素與其他感官統合,包括觸覺、視覺、本體感受和嗅覺刺激,以此來增強身體意識、環境意識和/或自我調節、和/或促進機敏或放鬆狀態。
即興式音樂治療(Improvisational Music Therapy)
主動式音樂互動:利用有結構性、自發性的音樂互動來增進應對技巧。
音樂式發展刺激:利用特定的音樂活動(如:模仿、肢體動作和發聲),來幫助發展遲緩的孩子達到他們的發展里程碑。
音樂與戲劇:以兒童中心的戲劇表演或說故事來反映和認同孩子的情緒與內心世界。
音樂即興式的情緒表達:利用樂器或人聲的即興演奏(唱)來幫助住院兒童表達內心的情緒及想法。
再創性音樂治療(Re-creative Music Therapy)
歌唱性焦慮減緩(環境正常化): 利用歌唱病患的熟悉歌曲來增進應對技巧、促進放鬆、轉移注意力、正常化醫院環境、並減少生理壓力。
樂器學習治療法: 教住院兒童或青少年演奏樂器(如:電子琴或吉他)來增強自信心及執行功能。
音樂創作治療(Compositional Music Therapy)
創作性自我表達: 利用樂曲創作(如: 歌曲模仿、歌詞填空、歌曲串燒、及原創作品讓孩子有機會能夠表達自我、增進應對及適應能力、以及鼓勵自我探索。
音樂影片製作: 透過有系統的互動讓孩子自己選擇、計畫和設計,並經由音樂治療師的協助,讓孩子能夠自主性來製作自己的音樂影片,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結語:當孩子因為疾病而須住院治療時,他們往往承受著龐大的心理及生理壓力。而這些壓力經常會伴隨著強烈的焦慮感與對未來各種不定數的茫然無助。因此,可以透過音樂治療來幫助病童調節心情、心情平復、提升住院品質、提高復健過程的動力、以及增強病童的應對技巧(如:學習如何減緩焦慮、減緩疼痛...等)。孩子們在住院時,除了要面對陌生醫院環境,也同時失去了與同齡小孩一樣的選擇權--他們需被動式的承受各式各樣的治療。因此,可以透過音樂治療系統式的音樂互動,來創造一個讓病童能夠自由的表達自己及做選擇的空間。 (文/ AA)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