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謝謝您的閱讀!轉載本網站的內容,煩請註明出處及作者,並歡迎告知任何錯誤或建議。

Thank you for reading! If you share content from this website, please attribute it to the source and author. We welcome feedback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s. 

打針 藥味 白牆好陌生 - 住院兒童與音樂治療

文/Lisa


大家有沒有在小時候、青少年時期住過院的經歷呢?還記得你當時對醫院的感受嗎?病中的不適、不熟悉的環境、被查房與噪音打斷的休息、對打針與手術的恐懼、對遠離學校與朋友的焦慮感,都是造成住院兒童心理負擔的因素;發展中的兒童、幼童或嬰兒若長期住院,也可能因缺乏環境的刺激而影響腦部與社交功能的發展。在住院環境裡,音樂治療能提供兒童許多幫助。

音樂治療對住院孩子的療程目標可能包括:
  • 幫助心理因應與調適(coping)

  • 疼痛管理

  • 環境正常化 (normalization)

  • 程序支持(procedural support)

  • 提供符合年齡的發展刺激以維持正常發展

  • 提供人際互動機會、維持正常社交技能發展

  • 減少焦慮、促進放鬆

  • 調節生命徵象

  • 照護者支持

  • 促進照護者對兒童照護的參與

  • 創作紀念物(如:詞曲創作、MV製作、專輯封面創作等)

  • 臨終與喪親支持


常使用的音樂治療介入方式:

音樂聆聽、樂器玩奏、歌唱、歌詞替換等,在住院環境裡,音樂治療師重視「個案當下的需求」,所以每一次的療程內容可能看起來全然不同。很多時候治療師會準備好隨時可以應用的介入方式,並在與個案互動的當下,即時評估個案狀態、需求並調整療程內容


以一位13個月大的個案住院第6天轉介音樂治療為情境:

  • Session 1: 初次療程中個案參與度高、表情愉悅,沒有處於痛苦中的表現。個案與治療師及陪病媽媽一起玩兒童海洋鼓、兒童沙鈴等樂器、自發性隨音樂律動,達到社交及情緒表達的目標。


  • Session 2: 4天後,音樂治療師再次造訪病房時,個案正熟睡,但陪病的家長表現出疲憊焦慮之態,並主動與音療師傾訴個案近況與陪病引發的生活困境。音療師因應照護者需求,透過對話提供情緒校驗(validation)與表達機會,並適時提議可自我練習的音樂活動


  • Session 3: 2天後, 音療師再次接到護理師轉介,告知個案疼痛管理的需求。治療師即時造訪病房時,個案表現出因疼痛而扭曲的表情與不時抽蓄的身體。治療師透過個案喜歡的兒歌與音樂互動,根據個案狀況調整音樂強度、節拍等元素;個案表情逐漸緩和、心率減緩並試圖參與到音樂互動中,療程持續直到止痛藥的藥效發揮作用


音樂治療的轉介管道(以美國的醫院為經驗根據):

跨領域團隊轉介(例如醫師、護理師、兒童輔導員)、音療師自行轉介(例如長期住院個案、負責的單位)、家屬或個案要求(佔少數)。

不論是經由何種管道轉介,音療師都會依個案需求嚴重、緊急程度評估優先順序,通常有疼痛需求或臨終個案會被排在第一順位。



音樂治療服務的引進,能帶給住院兒童與家屬生理與社會心理方面的支持。下次住院或陪病有上述需求時,不妨詢問是否有音樂治療的服務!


歡迎與我們分享交流您的想法~

歡迎跨專業意見的交流!


參考資料:

Guidelines for Music Therapy Practice in Pediatric Care, edited by Joke Bradt, Barcelona Publishers, 2012.

FactSheet_Music_Therapy_in_Pediatric_Medical_Care_2021.pdf, AMTA

Knott_2020_survey.pdf;jsessionid=7955506A83BCFB8A84BABA3205484A77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