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nnie
「人工電子耳手術過後,音樂聽起來像是故障、破碎的聲音,越聽越感到沮喪。這使我對音樂產生了厭惡,也讓我在家中不再敢播放音樂。」
這是一位戴著人工電子耳的奶奶來到音樂治療的故事。曾經,她享受著與他的另一半分享音樂美好時光的日子,不論是在音樂會、家中彈奏的琴聲,還是一同共舞的瞬間。然而,一次電子耳手術卻讓這美好的音樂時光戛然而止,彷彿她置身於一個陌生的音樂世界。
#人工電子耳 是什麼?
電子耳是一項旨在改善聽力受損者聽力的技術。這個微小裝置能將聲音轉換成電子信號,再傳送至聽覺神經,讓聽力受損者能夠感知聲音。電子耳對於日常對話的聽力有著顯著的改善,然而,對於音樂的聆聽卻帶來一些挑戰,因為音樂的聲音結構比語言更加複雜。
音樂是一種主觀體驗,對於曾經深愛音樂的人而言,接受電子耳手術可能是一個雙重的挑戰。儘管它能部分恢復聽力,但對有些人來說,聽起來似乎不再像過去。這使得曾經熱愛音樂的人,甚至因擔憂無法理解音樂而遠離它,特別是晚期接受電子耳的個案。因此,對於熱愛音樂的人來說,接受電子耳手術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和調整。
最近的 #研究回顧 了音樂訓練對聽力受損者音樂感知的改善效果,涉及了來自10項研究的186名受試者。這些來自韓國的科學家研究調查了音樂訓練對佩戴聽力輔助設備的個人的影響以及結果測量。他們發現 聽覺音樂訓練能夠使聽力受損者更好地感知音樂,同時也顯示訓練效果因年齡、訓練時間和所使用的助聽器種類而異,尤其是僅使用電子耳的受試者在接受音樂訓練後效果更好。
因此,儘管電子耳手術後聽覺可能有所變化,#音樂治療 在這樣的情境中顯得非常有價值。
透過音樂治療帶來的 #神經可塑性 ,大腦能夠 #適應新的經驗和學習 ,奶奶逐漸重新建立與音樂的聯繫。透過訓練,她重新學習音高、音程、和弦、節奏和音色的組合,使她更輕鬆地融入這個新的聽覺世界,同時也使她的大腦適應新的聽覺體驗。
Reference:
Ab Shukor, N. F., Lee, J., Seo, Y. J., & Han, W. (2021). Efficacy of music training in hearing aid and cochlear implant us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torhinolaryngology, 14(1), 15-28.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