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In Therapy 在治療中加入音樂:
『音樂』是治療過程中的『輔助媒介』。由於Music in Therapy不會直接影響治療結果,所以音樂治療師常常會將其與Music As Therapy(音樂即是治療)結合以達到最終的治療目標。
例如:先用歌詞解析(song analysis)來幫助個案找到共鳴點,以建立使個案舒適的治療環境,再利用引導式曲子創作(song writing)來針對個案的目標進行治療。
Music As Therapy 音樂即是治療:
『音樂』是治療過程中的『主要媒介』。音樂治療師會用其本身的節奏、速度快慢、音高、強弱、調性、和聲、曲式結構、風格曲種、音色、織體...等,直接治療個案。
常見的例子如下: 神經學音樂治療(Neurologic Music Therapy), 心理動力(Psychodynamics), 魯道夫魯賓斯Nordoff Robbins, 導引式想像(Guided-Imagery Method), 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 同質原理(Iso-Principle), 節奏性共乘原理(Rhythmic Entrainment)... 等。而這些技巧通常用於復健、心理、兒童早期療育、認知功能等。
👉同質原理Iso-principle👈
🔅前言:早在1806年時,在Samuel Mathews(美國音樂治療師) 的論文中,運用音樂來對應病患的心情的技巧就已經被使用。
在1940年時,Ira Altshuler (美國心理學博士暨音樂治療師) 將此種技巧化定義為Iso-principle介紹與世界。
🔅定義:Iso-principle是一種以音樂為中心的技巧,由音樂治療師適當的調節旋律, 節奏, 速度快慢, 強弱大小來對應病患當下的心情狀態。
在過程中,音樂治療師會將病患的心情調適到最理想的狀態。
🔅案例:因為與家長發生口角而心情不佳的情緒障礙個案,在療程剛開始時心情低落,而無心參與原訂療程。
此時,治療師會利用Iso-principle技巧。例如,運用小聲緩慢小調音樂來對應個案的心情低落,並逐漸調整音樂,將個案的心情帶回治療師*起始線Baseline,進而開始原訂的療程。
———————————————————————————
*起始線Baseline: 音樂治療師根據治療計劃以及目標所設定的起始線,用來測量治療成效。通常會將個案的心情、體力、參與度、專心度等列入考察。
睡前小故事分享: 當音樂治療師碰到患有恐慌症的爺爺,我們會怎麼做呢?
🗝小提示:先由Music『in』Therapy 開始,再轉換到Music『as』Therapy。
🛌這一天,患有恐慌症的陳爺爺因為思念家人,在治療開始前表現的相當煩躁不安,身體僵硬,但他不知道如何用言語來表達他的感覺。因此,為幫助陳爺爺表達他的感覺,治療師找了一首歌曲『落雨聲』,而歌曲的詞正是在訴說對家人的思念。治療師播這首歌的錄音檔,邀請陳爺爺一起聽這首歌,並問他一些問題,例如:你最喜歡那一些歌詞?這首歌讓你想到什麼?慢慢引導陳爺爺去探索並正視他內心的情緒。
過了大概五分鐘,陳爺爺訴說他對歌曲的感覺後,治療師慢慢引導陳爺爺寫一首歌來訴說他對家人的思念。最後,在治療師的伴奏下,陳爺爺唱出了他想對家人表達的思念,並給了治療師一個滿足的笑容😊
文/#AA
Comments